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5年度
工作总结
2015年在学校党委、行政和学院董事会的领导和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从严治党要求,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全院上下紧紧围绕学院中心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结进取,共谋发展,教学管理、科研工作、学科建设、学生工作、党建工作成效显著,对外学术交流、合作办学、特色办学迈上新台阶,迎评年检工作有序开展,新校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校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圆满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具体总结如下:
一、教学工作
(一)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良好教学秩序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环节,构建良好教学秩序。
1.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教学例会,研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特殊问题。
通过召开教学例会,推进教学管理常态化,及时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特殊问题。通过常规化和期中教学检查等形式,加强对教师课程教学情况的质量监控与反馈。
2.依托各学部基层教学单位,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做到了全年无教学事故发生。
3.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建设。
2015年度,学院继续将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作为常规工作来抓。坚持在每学期开学、期中及期末实行“三级”教学、考试巡查制,对教师提前下课等教学异动情况做到全面监控;严格学生考勤制度,对学生迟到情况较严重的班级及时反馈给各学部;规范调、停课及补课登记制度,杜绝教学事故的发生,促进良好教风学风形成。强化期末考试环节管理,专门制定了监考人员和巡考人员职责,坚持考前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实行监考人员佩证监考;实施考试试卷质量审批制度,期末考试试卷均经过系主任认真审题、主管教学学部主任严格审批,力求做到试卷规范管理。通过以教风带学风,以考风促学风,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4.管理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教学任务落实到位。
紧扣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多次召开修订完善理论和实践教学各项质量标准专题讨论会、2016届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研讨会、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制定专题讨论会、课程教学大纲制定和修订。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实习实践文件规定,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了实践教学课程的比率,制定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毕业论文(设计)、考试考核环节质量标准等,形成了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为我院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创造条件完善实习基地建设,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5.规范校际交换生学分认定和成绩转化工作。
随着我院与国(境)内外大学的合作与交流不断扩大,交换生人数不断增加,学生国(境)内外跨校修读课程逐渐增多。为进一步规范此类学生学分认定和成绩转化工作,我院专门制定了管理办法。
6.实施人性化管理,及时落实教师教学任务。
由于大部分外聘教师同时在多校任课,授课时间的协调一直学院教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妥善安排各专业教师教学任务,学院从人文关怀角度出发,对教师教学任务进行了人性化管理,坚持以沟通为主,根据不同教师实际情况做深入细致工作,全面协调课程安排,确保全面及时落实教师教学任务。
(二)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
教学管理科学、规范、严格、高效,教学管理文件执行情况良好。
1.进一步健全“三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
构建学院领导、教务处和各学部领导三个管理层次;形成了每学期开学、期中、期末由学院领导、教学督导巡视、教务处和学部检查的三个管理层面;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重点教学检查。为保证学院每学期、每学年教学工作从头至尾有序开展,充分调动各方面管理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院在两个学部试行了学生网上学评教工作。
2.进一步加强教学督导小组建设,重新聘任教学督导组成员,积极展开教学督导工作。
3.制定权责明确的规章制度,强化本科教学环节管理。
从开学初的领导干部巡视制度到期中教学检查的各项检查监督制度,再到学期末的期末考试系列制度及安排、本科生毕业论文、毕业实习的相关安排等每个环节均体现了学院认真管理。为迎接验收评估,建立健全符合学院实际的各种配套措施,在各个环节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争取得到老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有力保证了学院教学秩序的有序开展。
(三)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并积极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
1.优化整合专业课程。
组织制订2015级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此次修订落实了四项任务,一是强化实践教学,解决教学实践周“应更注重学生的能力提升”等现实问题;二是优化课程体系,优化各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建设;三是推动教学改革,积极鼓励教师进行选修课程的思考与建设;四是根据国务院、教育部和省政府关于“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文件精神,2015级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制定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突出本专业特色,把创新创业类课程的设置与专业课程体系有机融合。强调2015级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中把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积极推进第二课堂建设,各专业均要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讲座。
2.结合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制定订2015级的教学计划过程中,召开了多次修订培养方案的讨论会,对培养方案的修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2015级的专业培养方案中,继续推行3+1模式的教学计划的执行。改革教学模式。
3.积极开展课程建设及教学改革的申报工作。
本年度组织各学部申报教改项目的申报及评审工作,2015年共有四名青年老师获批立项;同时对2014年立项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及教改项目进行了中期检查,做好对已立项项目的追踪管理工作。
4.引进超星慕课,拓展人文素质课程资源。
为解决人文素质选修课师资不足的问题,学院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引进20门慕课以供学生选择进行网上在线学习,加大了素质课程开设的力度,为学生增加开设了个性课程。
5.组织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015年学院举办了首届人文科技学院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为广大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学交流的平台。参赛教师中产生了二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和六个优秀奖。在广大教职工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下半年又组织我院青年教师参加贵州民族大学2015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决赛,最终经过激烈角逐,我院荣获了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三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6.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第一次遴选学院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并汇编成集。
制定完善实习、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多个专门文件,要求各学部各专业规范实习教学大纲和计划,加强学部及指导教师监督,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宏观指导各学部顺利完成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相关工作,包括论文中期检查、论文查重工作的管理、优秀毕业论文的遴选工作,第一次遴选学院2015届本科优秀毕业论文并汇编成集。
7.合理使用教学经费,加大院级重点专业建设经费投入力度。
为保证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确保教学中心地位,规范和加强教学经费的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学校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学院就本科业务费、教务处业务费、质量工程与教学建设改革专项经费和各类竞赛与创新教育专项经费等“四项经费”进行了规范管理,做到专款专用。特别是加大了对院级重点专业建设及精品课程建设专项经费的投入力度。
(四)加强多媒体教室管理,为顺利开展教学提供技术保障
多媒体教室管理中克服人手少任务重的情况,做到尽职尽责,由于多媒体教室使用率很高,从早到晚,从周一到周末,致使多媒体教室设备故障频发,教务管理部门均在第一时间排除故障,从未发生过教学事故,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全院的各项教学工作。通过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委员的作用,协助任课教师掌握多媒体教室及语音室的使用方法,使多媒体教室故障率降低。为克服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久且“带病”运转的情况,教务管理部门积极想办法保证设备完好率在85%以上。
二、科研与对外工作
(一)科研工作成效显著
1.教师科研积极性增强,科研立项项目显著增加。
我院对科研工作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经费稳步增长,并拟定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科研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师生投身科研,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015年学院科研成绩稳步提高,学术论文、著作等科研成果数量不断增加。2014年我院共获得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4项,2015年,我院共获得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立项7项,贵州民族大学校级课题9项,其中教师课题8项,学生课题1项。
2015年度,我院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申报动员,鼓励教师及学生积极申报课题,包括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课题、国家民委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师&学生校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申报书和贵州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等课题。
2.搭建科研平台,为教师开展科研做好服务。
为给我院教师提供良好的学术平台,我院自费出版论文集。2015年上半年出版《问题与探索》一书;下半年《状态.思考.轨迹》正在出版中。截至2015年11月,我院教师发表论文共79篇,著作2本,较2014年有明显提升。2015年,学院与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签订协议,共同主办《今日文坛》刊物,组织相关专业教师发表论文多篇。
(二)推行导师制,加强学生科研能力培养
1.制定措施,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为给我院学生营造好的科研氛围、引领师生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我院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关于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激励办法及措施》,将科研与教学、学生活动相结合,鼓励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和各级竞赛;科研处教职工还亲自指导学生社团开展科技创新、科技讲座等活动,并积极联系校内外科技创新基地。今年我院学生获校级课题“目的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调查研究”立项。同时加强学生课题跟进辅导与管理,去年的学生校级课题也顺利结题。
2.优选15名学生参加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研修项目”。
今年5月,北京语言大学留学生来我省进行文化研修活动,我院优选15名学生与来自12个国家的留学生结成一对一调研伙伴,经过一周的调研,留学生及我院学生完成调研任务,并取得显著成效。
3.推进校际校刊合作,举办全国性诗歌大赛。
2015年我院与南风杂志社合办“南方节拍.多彩青春”诗歌大赛,得到了全国民族类院校的积极响应,在青年读者中产生了良好影响,于2015年5月圆满完成并举行颁奖仪式。其中我院学生陈再雄获得一等奖、陈明华获得二等奖、龙君昊获得三等奖、毛灿获得优秀奖。2015年11月20日我院“民族节拍.多彩青春”新诗大赛正式启动,此次大赛合办单位增加中国少数民族学会和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大赛范围扩大,征稿对象扩大为全国民族类高等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全国非民族类高等院校的少数民族学生。
(三)加强现有基地建设与管理,认真做好新基地申报工作
1.加强多彩贵州文化协同创新中心(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协同创新基地)建设与管理。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是2015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此项工作不仅以学校的老师教学和学校科研为宗旨,而且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意义特殊。2015年,制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管理制度》,对展示馆进行规范管理,安排专业人员对展厅内的物件进行维修和维护,对于借出的展品实行登记制度,合理安排校内外参观活动。对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搜集、展示,2015年共接待校外参观团体800余人次;对内,我院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的建设也是最好的民族文化保护教育,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民族文化遗产的丰富性,2015年共安排校内学生团体参观2700余人次。
2.加强户外体育人才基地建设与管理。
继我院教育与艺术学部与贵州省体育局在我院成功举办了“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论坛”之后。“贵州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基地”正式在我院成立,贵州省体育局为基地挂牌。一年来,我院与贵州省体育对外交流中心、贵州省体育运动学校等开展其他合作,邀请李济民、席地等行业一流的专家走进课堂担任教席或承担教学,并与贵阳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合作,为我院体育专业的学生和老师赢得了参与高级别体育赛事组织工作的机会。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实习基地共建单位管理办法》,加强户外体育人才基地的管理和建设。同时,我院积极开展与贵州甲辰阳光职业培训学校、贵州起点户外运动俱乐部合作,并以该俱乐部的百花湖鹰极基地作为我院体育旅游专业方向的校外教学课堂。除此之外,我院还与贵州省青少年活动中心、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凤冈第二中学等三十余家单位合作,不断规范户外体育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和管理,为培养户外山地人才,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校外实践、教学课堂。
3.获批为“贵州省第五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
为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做好民间民族文化的教育工作,2015年8月,我院还积极申报“贵州省第五批民间民族文化教育项目学校”,经省教育厅、省文化厅和省民宗委联合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了评审,现已过公示环节。
(四)学术交流氛围浓厚
1.校外学术交流活动。
学院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学院陈品冬副教授于10月24日应邀参加由中国《旅游学刊》编辑部举办的“2015《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该年会在北京举行,教育部、国家旅游局、北京市教委等相关领导出席了开幕式。
10月23至25日,我院文学部教师朱松华应北京师范大学邀请,前往北京参加“第三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据了解,该会议四年举办一次,国内外史学界大家称其中国近代史的学术奥运会。
11月7日至8日,陈品冬、段济秦、李强、邹晓抒、张皓云等五位教师参加“中国社会学会农村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年会(2015)暨第五届中国百村调查研讨会”。
11月13日至15日,肖远平副校长应邀出席“2015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
同时我院还积极组织师生开展校外学术活动,组织师生参与孔学堂学术活动共十余场。
2.校内学术活动
加强对各类讲座的管理和制度完善,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座管理制度》,规范“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讲座申请表”和讲座类型、费用等方面的管理,使学院各类学术讲座的申请、审批有章可循。着眼于提升讲座质量,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今年邀请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贵阳市作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肖江虹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国内著名诗人、批评家霍俊明,朝戈金教授等国内知名学者,开展校内学术讲座共十八场。
(五)加强对外合作,促进校际交流
1.加强校际合作,互派交换生。
成功地与西南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等高水平学府签署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交流生访问学习,或者组织研修等项目,目前,共有54人进行交流学习。
2.通过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项目,积极选派优秀学生出国留学。
通过贵州省“千人留学计划”项目,学院与马来西亚泰莱大学商学院、日本大和语言教育学院、台湾大叶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莅临我院商谈校际交流与合作。派出12名学生赴台湾大叶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俄罗斯等高校留学。
3.积极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学习先进管理经验。
5月份,左丹副院长率队赴浙江、北京等地参观考察学习。
8月份,由肖远平副校长、陆官虎副书记带队赴西南大学对联合办学广度和深度达成意向,随后由陆官虎副书记、黄玮副院长率教育与艺术学部雷帮齐主任、对外合作处李莉娅科长再赴西南大学对合作办学意向进一步落实,成功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10月份,刘实鹏董事长、肖远平副校长率队赴上海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学院考察调研。
11月份,肖远平副校长率学院相关部门人员赴华中师范大学参加“2015年文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研讨会”并看望我院现在华中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李纯虎、邹勇、张福高、张弛、张萌等老师。
12月份,将派出我院教务处常务副处长李纯虎老师陪同省教育厅领导赴澳大利亚、新西兰学习借鉴澳大利亚、新西兰发展民办教育的先进经验,为民办教育的快速发展寻计问策。
三、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通过实施重点建设计划,抓好专业学科建设,保证学科建设持续发展,推动我校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
(一)组织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积极申报新专业
组织编制学科专业建设规划,理清专业建设发展思路。加大力度做好专业建设申报工作,组织完成了新增本科专业的申报工作。切合贵州省的实际情况,学院2015年积极组织申报了“汉语国际教育”、“金融工程”、“电子商务”和“学前教育”4个新专业。结合我院学科发展的优势,逐渐使我院专业设置学科门类多样化。
(二)按照学院学位授予条例规范学位授予工作
完善规范学院授予学生学位工作程序。努力提高学位授予质量。认真审核2015届学位数据,上报我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按决定结果上报贵州省学位办,并进行电子注册,共打印学位证1327份(其中:正常授予1245人,补授82人);学位授予率达94.52%,2015届本科毕业生学位授予工作顺利完成。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1.精心组织编制《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在充分总结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并按规划组织实施,学院秉承“依托资源,延揽优秀教师、培养优秀学生”的教育理念,既建设自己的专业队伍,又以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大学等高校的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基础,并聘请省内外教学名师、杰出企业家、社会知名人士担任客座教授、兼职教授,组建雄厚的师资团队,共享省内外十余家高校教育教学资源。
2.引进高学历专任教师,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015年度,学院根据专业需要,共引进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10名,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的教育督导和学部主任都由相关专业的资深教授担任,学院现有固定教师400多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中级职称130余人,教师中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占70%以上。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建成一支与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特色相适应、在服务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规模稳定、数量基本充足、德才兼备、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实现“具有鲜明应用型办学特色的高水平独立学院”这一战略发展目标提供强有力而且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和智力支持保障。我们将依据规划,有计划有步骤的予以推进。
3.高度重视教师培养工作,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
学院重视教师培养培训工作,聘请优秀的老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积极鼓励教师赴国内外研修,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定期组织参加校内外教学竞赛和学术交流,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鼓励教职工立足本职,创先争优,为人师表,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2015年,我院学生工作能够创造性地完成各项规定的任务;在管理上有创新之处并取得很好的工作实效,在师生中反应良好;能够切实为师生解决实际问题,群众对部门工作反映较为满意。具体工作如下:
(一)坚持“四项制度”
1.坚持并完善学生管理制度。
围绕学院中心工作,2015年我们及时对《学生手册》进行修订,并及时印发给学生。同时,要求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对新修订的《学生手册》进行学习。
2.坚持党建学生工作例会制度。
学院坚持召开单周政治理论学习,双周党建学生工作例会制度,各学部坚持辅导员、班主任例会制度,班级坚持定期班会制度,形成了学院、学部、班级三级管理良性机制,及时解决学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安排下一阶段学生工作。
3.坚持学生晚点名、晚签到制度。
根据《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生晚归、晚不归行为管理暂行规定》。学院各班级在每晚23:00以后对学生进行晚点名、晚签到,对无故晚归、晚不归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的,学院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了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通过实行晚点名、晚签到的制度,学院晚归、晚不归的行为得到明显好转。
4.坚持管理人员值班和学生管理人员晚值班制度。
坚持每日值班制度,使值班人员经常深入学生中去,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消除隐患,有预见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学院实行管理人员值班制,由学院领导带领,各学部教师组成的值班队伍值班到凌晨2点,针对学生晚归、酗酒晚归等行为进行登记并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对不服从管理者将给予警告直至开除学籍处分。
(二)开展“五项教育”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以思政课教育为主阵地,通过形党课、团课、主题班会等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校规校纪教育,特别是新生入学教育。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增加了违纪案例警示教育内容,以及参观学院办学成果展厅等教育活动。提高了广大新生对学院的整体认识和情感认同,展示了我院学子朝气蓬勃的进取精神,体现了大学生感恩学院、热爱学院的无限情怀。
2.宣传先进典型,开展创先争优教育。
认真做好2015年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及先进班集体等评选工作。2015年度评选国家奖学金2人,金额1.6万元;国家励志奖学金127人,金额63.5万元;优秀学生奖学金697人次,奖励金额49.88万元;省级优秀学生干部6人、省级三好学生1人,学院优秀学生干部225人,学院三好学生494人。积极宣传获奖学生和班级先进事迹,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促进了良好学风形成。
3.开展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
在2015届毕业生中开展“文明你我他”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召开2015届毕业生座谈会和举办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等,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
4.开展考风考纪教育。
在期末前,要求各班通过召开考风考纪教育主题班会、诚信考试宣传栏等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考风考纪教育,形成了良好考风学风。
5.加强节假日安全教育。
清明节、“五一劳动节”、“国庆节”、暑假前,及春游、秋游季节到来时,都召开学生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假期学生安全教育工作。每个节假日后都及时对学生去向及返校情况进行统计,强调学生的安全管理,加强检查和督促力度,确保学生安全离校,安全返校。同时与保卫、后勤等部门配合,对学生公寓进行不定期检查,收缴违规电器,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三)做好“六项服务”
1.做好2015级新生迎新温馨服务。
根据学院2015年迎新工作方案,在贵阳火车站、贵阳北站、金阳客车站、贵阳客运东站安排4个接待站点,组织100多名学生助理做好2015级新生接待工作,克服不利阴雨天气,圆满完成了2015年迎新工作。同时,在迎新现场开辟绿色通道,对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同时资助特困学生一套床上用品,实现了学院“决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承诺。2015年我校共有794名家庭经济困难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
2.做好生源地贷款及资助关爱服务。
2015年我院积极举办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专题讲座,并及时跟踪学生贷款情况,提醒学生及时确认网上信息,确保贷款成功。共完成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2380人,累计约1737.93万元。同时,积极开展“诚信教育”,认真做好2015届毕业生国家助学贷款还款确认工作,并与贷款学生签订了还款承诺书,教育毕业生遵守承诺,诚信一生。
2015年我院共为821名贫困生建立了档案;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设立1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共计资助贫困生9.1万元。2015年评选国家助学金1100人,资助金额330万元。同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如基金,以及社会爱心人士资助,约6万多元。
3.做好大学生征兵服务。
积极宣传和开展大学生征兵工作,通过张贴征兵海报、召开主题班会等进行宣传动员,共有211名同学积极参加网上预征登记,有16人顺利通过体检、政审等程序光荣入伍。学院积极为这些学生办理学籍保留、学费补偿等手续,较好的完成了此项工作。
4.做好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代偿服务。
根据省资助办的文件要求,2015年我院共帮助186名毕业生完成了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申报工作,补偿代偿金额总计446.4万元。
5.做好招生、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
成立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小组。2015年在贵州、江苏、四川等7个省共计投入招生计划1710个,实际录取新生2018人,新生入学报到1840人,报到率91.18%。
2015年5月成功举办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2015年校园招聘会,近50家单位参加,为我院2015届1600多学生提供千余个职位;2015年9月携手花溪区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共同举办了“2015年校园秋季专场招聘会”;2015年10月举办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校园专场招聘会;协助举办2015年花溪大学城高校毕业生招聘会、冬季招聘会;另外我院还组织毕业生参加贵州民族大学的校园招聘会,积极为我院学生就业提供机会。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的有关精神,学院成立了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创新创业指导中心”,并制定《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一年来开设创业创新指导课程13门,近千名学生参加学习,同时逐步开展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6.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每年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教育活动。2015年心理咨询中心接待学生咨询200多人次,其中重点干预与跟进50多人次。
(四)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显著
为了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我院组织了由23名大学生志愿者一名带队老师组成的“星愿”教育关爱服务队到贵州省榕江县三江乡四格村开展教育、文化、科技服务和宣传活动。为期一周的志愿服务活动,团队所有成员发扬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不畏困苦、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团队精神,在当地村干部和学校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有落中心村的贫困留守儿童做出来自己应有的贡献,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在2015年贵州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通报中,我院“星愿”教育关爱服务团队被授予“优秀团队”荣誉称号,段济秦老师被授予“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林兵、李松磊两位同学被授予“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五)世界众筹大会志愿者服务工作得到好评
由贵阳市委、市政府牵头、贵阳众筹金融交易所有限公司承办的2015世界众筹大会于2015年10月23日至26日在贵阳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召开。我院受邀派出100名学生参加本次会议的志愿者服务活动,负责会议期间的嘉宾接待、会议服务、定点引导等工作。经过学院招募报名、筛选等过程,确定人选后由主办单位安排专人对志愿者进行多次专业培训。三天的志愿服务时间,我院的100名志愿者自觉地遵守着各项志愿服务事项,保持着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遵守着基本的礼仪规范,仪容大方得体,仪表整洁,仪态端庄,充分彰显着我院学生的整体精神风貌,给与会嘉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效果明显
依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教体艺[2014]3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教体艺[2014]5号)等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我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工作,充分发挥院系、体育教师、体育社团在学生课外体育锻炼中的指导作用和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意识,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并下发《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实施办法(试行)》,要求各班级召开主题班会进行宣讲,将文件进行喷绘张贴,并认真组织了活动启动仪式。学院组织专人负责监督考勤,鼓励大学生走出宿舍,走下网络,积极参与到健康的体育锻炼中来,获得了社会及学生的好评。在课外体育锻炼工作开展以来,先后被中国新闻网、贵阳晚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受访学生均对学院这一做法表示赞同。2015年我院国家体质测试合格率由去年的61.61%上升到82.45%。
五、党建工作
(一)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扎实推进纠“四风”转作风工作
按照学校党委工作部署,学院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推进纠“四风”活动。周密部署,扎实推进,做到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学习调研到位,成立“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党委书记带头宣讲“践行‘三严三实’、全力推动学院发展”专题党课,通过学习培训、专题讨论、召开警示教育会议等形式,认真学习领会“三严三实”的深刻内涵和具体要求;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查摆和解决“不严不实”问题,开展集中整改和“四风”整治回头看,在巩固和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上取得了实效,收到了预期效果。学院党风政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干部工作作风发生了可喜变化,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得到了增强、战斗力有了新的提升,密切了干群关系、师生关系,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抓好思想建设,提升综合素质
1.提高认识,健全制度,狠抓政治理论学习。
(1)以“学精神”为重点,提高党性修养。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学精神”,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会议精神;学习全国全省高校党建会议精神以及中央、省和学校的重大决策及工作部署等等,提高了党员的思想认识。同时要求党员干部要将“学精神”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与个人思想实际紧密结合,真正把“精神”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2)以“建制度”为保障,促进学习成效。
学院党委高度重视政治理论学习的规范化、制度化。一是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集体学习的制度。学院制定了《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2015年政治学习计划》,健全和完善“三级联动”机制;二是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培养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主题教育制度;四是建立健全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各党总支、各党支部要明确学习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强化日常学习和管理,提高了全院教职员工的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确保了年度理论学习任务的完成和目标的实现,为学院的全面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政治环境。
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共建基地活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省委教育工委 省教育厅关于印发<贵州省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及标准>通知》(黔教(委)社发[2012]38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加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二课堂建设。2015年10月26日,学院党委组织党总支书记(副书记)、学生支部书记以及党务干部外出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黎平会议纪念馆)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并签订《中共贵州民族大学院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与黎平会议纪念馆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书》,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平台。
3.开展党建系列讲座活动,提高党性修养。
为进一步提高党员的思想素质,让每个党员“要牢记自己的责任,不忘宗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学院开展党建系列讲座,邀请学校唐建荣副书记、学院杨琳书记、陆官虎副书记为学院全体党员分别作了《国际形势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建设》、《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推动高校改革发展》和《坚定信仰、争当先锋》、《坚定理想信念》等专题讲座。
4.以纪念爱国运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为纪念“12.9”运动八十周年,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感,积极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学院举办了主题为“铭记历史、爱我中华、响响人文”歌咏合唱比赛,让师生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通过此次活动,全院师生振奋了精神、鼓舞了士气、激励了斗志、凝聚了力量,培养集体荣誉感,丰富了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
5.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学院新闻宣传紧紧围绕学校、学院党委和行政的重大决策部署展开,把促进院风、教风、作风、学风重大转变作为今年新闻宣传的重点。充分利用院报、校园网、宣传栏和广播台为阵地,适时开辟专刊、专栏、专版,加强典型宣传、主题宣传和热点引导,搞好反腐倡廉形势任务的宣传报道,形成有利于学院改革发展稳定的导向,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2015年上半年贵州省高校门户网站评估工作中,学院门户网站在全省8所独立学院中排名第一,院报《青溪苑》发行八期、定期制作宣传栏四期。
6.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成果显著。
2015年,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贵州省第三届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学院荣获三等奖。
(三)抓好组织建设,夯实党建基础
1.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
深入贯彻第23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2015年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贵州民族大学第15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明确党委书记是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并结合学院实际,制定《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2015年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
2.加强党务工作队伍建设。
学院党委下设5个党总支,11个党支部(5个学生党支部、6个教师党支部),现有党务工作者36名。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学生宿舍临时党支部10个。
(1)学院党委按照“政治强、素质优、业务精、作风正”的党务工作队伍建设标准要求和“优者先、能者上、庸者下”的选用机制,配备基层党务工作者4名,并不断加强培训教育、管理、考核,为提升学院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为进一步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学院党委于每双周一下午定期召开党建和学生工作例会,深入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听取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专题研讨党建和学生工作,并及时作好工作部署。
(3)制作印发《党建学生工作简报》。学院党委为了便于及时了解各学部、党群各部门的党建、学生工作情况,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学院党委明确每月由党群办宣传科牵头整理各相关部门提供的党建、学生工作开展情况,并编印《党建学生工作简报》全院发放。
(4)加强培训,提升党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为进一步提升学院党务人员的理论水平,能力素质和党性修养,学院举办了为期7天的党务干部培训,共有7个专题,即:《国际形势发展与中国共产党建设》、《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党员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高校党员发展工作》、《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等,内容切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强,聘请的授课老师都是从事党建工作的专家学者,讲课理论结合实际,生动具体,可操作性强,更新了思想观念,开拓了思路,受益匪浅,收获颇丰,使大家党性得到进一步升华,信念更加坚定,业务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加强党员队伍的管理与教育。
根据上级党委的年度工作计划要求,认真制定并落实好学院党委本年度工作计划,开展培训,加强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教育,切实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政治核心作用。
4.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彰显基层党建活力。
(1)继续深入开展“五先进一满意”活动,积极推进“五型”、“五化”党组织。
围绕学校“五先进一满意活动”方案要求,学院党委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五先进一满意”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开展“五型”“五化”党组织活动的实施方案》、《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2015年工作要点》,《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关于创建“五型”、“五化”党组织的实施方案》。努力搭建平台,发挥党员的模范作风。即以“学风建设”为平台,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和“比学习、争先进,促优良学风”活动;以“党员服务日”为平台,发挥党员服务群众作用;以“评优评先”为平台,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及开展五好基层党组织评选活动,营造热爱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在师生中树立“见先进就学、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进取精神,从而达到党的组织建设明显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促进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面提升,构建文明、和谐校园环境。
(2)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党建特色活动。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和永恒主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院党委进一步巩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增强学院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育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教育、教学和管理,形成合力,开展“围绕育人抓党建,实干兴院促发展--“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特色党建活动。即以“三大工程”为载体---教工党员党群联系“110工程”、学生党员“模范工程”活动、思政党员干部“十个一工程”。
教职工党员“110工程”为:每位教职工党员与10名入党积极分子分别建立联系点。每月与联系对象联系一次,每个学期至少深入各联系对象宿舍一次,了解联系对象思想、学习及生活情况,并照活动内容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学生党员“模范工程”活动为:一是以“学风建设”为平台,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二是以“党员志愿岗”为平台,发挥党员服务群众作用。三是以“手拉手活动”为平台,发挥党员先进性作用。
思政党员“十个一”工程为:每位思政党员干部联络一名特殊学生、深入一间特殊寝室、联系一个特殊班级、开展一场讲座、指导一个社团、主持或参与一项学生活动、加入一个学生宿舍临时党支部、编写一本思政内部交流学习刊物、利用一网连接学生、组建一个德育讲师团。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引向深入,实现“三个零”的目标,即“零距离促发展、零距离促成长、零距离促和谐”,切实发挥了“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引领作用,转变了作风,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大学生更好成长成才,为学院的建设发展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
在纪念建党94周年之际,学院党委召开七·一表彰大会,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6人,表彰优秀共产党员14人,表彰“五好”基层党组织4个,其中受到校级表彰优秀党务工作者3人,校级优秀共产党员11人,校级“五好基层党组织”2个,其中学院党委连续两年被校党委授予“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
5.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
制订本年度发展党员计划,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抓好对入党对象的推荐、考察和发展工作,继续办好党校,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严格预审制度及发展程序,保证发展重点和质量。进一步加强对预备党员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对考察合格的预备党员按时办理转正手续。本年度确定入党积极分子440人,发展学生党员90人,青年教师入党1人,无“带病入党”现象,及时做好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工作。
6.做好党费的收缴和管理工作。
按照上级组织的工作要求,及时向上级报送有关报表和党建信息。
7.党校工作。
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继续办好学院分党校,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本年度开展两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共培训526人,每期结业率均在92%左右。
8.开展党建研究工作。
学院党委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学院实际,积极开展党建课题研究申报工作,收效明显。如:学院党委申报的《新形势下的党建创新与和谐校园建设研究》获贵州民族大学党建创新主题实践活动重点项目立项,目前该项目已顺利结题通过验收。学院党委申报的《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获贵州民族大学基层党建主题实践活动优秀成果二等奖、《独立学院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义与途径》获优秀论文三等奖。
(四)抓好作风建设,提升服务意识
1.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
完善领导班子的议事和决策机制,凡有重大事项均通过学院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执行“三重一大”制度。
2.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组织教师学习了《教师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广泛开展向全国和本地、本校先进教师学习活动,将学院骨干教师风采喷绘在宣传栏上,予以宣传。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示范和激励作用,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推动我院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学院隆重召开庆祝第三十一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对在教育教学工作涌现出的优秀教师个人6人、科研项目获省教育厅以上立项9人和在学院连续服务年限满8年以上的全职教职员14人进行了表彰奖励。
3.实行学院领导信访日接待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改善群众工作,畅通言路,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社情民意,有效化解矛盾,服务师生员工,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学院制定了《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院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试行)》,实行学院领导信访日接待制度,每周的周一为接待日,由党群办安排一名学院领导负责接待。
4.做好院务、党务公开工作。
坚持“公开、公平、民主”的原则,积极落实院务公开、党务公开,学院的各项工作如发展党员、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情况,均在宣传栏目中公示,同时经常听取教工对学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大大增强教职工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5.加强对工会的领导,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1)实施送温暖工程。
开展节日慰问活动,平时做好对教职工生日、生病、受伤、生育的关心慰问工作,把学院的关心真正送到每个教职工的心坎上,提升学院内部活力;营造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
(2)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
根据学院实际,积极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在“三•八”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学院分工会组织开展了“三•八”国际妇女节教职工素质户外拓展活动----两人三足接力赛、盲人方阵和双升比赛;2015年下半年组织教职工开展拔河比赛、篮球赛等等,增强了职工凝聚力,构建了和谐校园。
(五)抓好制度建设,促进规范管理
学院在认真落实《中共贵州民族大学委员会党建目标责任制》,制定《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党建目标责任制》、《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分党校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管理制度(试行)》,建立《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院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试行)》、《中共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委员会内设机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试行)》、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党费收缴制度、党员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制度等等,推动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六)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营造干净干事氛围
六、后勤及安全保卫工作
(一)做好教学设备、教学辅助设施的添置、管理和维护工作
根据学院需求,本年度及时添置电脑、打印机、空调等各种所需的教学设备及办公用品;及时对学院教学设备、教学辅助设施提供有力的管理和维护,未发生因后勤保障工作而导致教学责任事故。
(二)做好学生医疗保险服务
完成全院7400多名学生的医保工作,本年度累计为1600多人次学生报销门诊及住院费(手工报账)。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内完成新生医保照片的采集和入学体检,并于10月前顺利完成了1800多人次的新生参保工作。
(三)注重学院的食品安全工作
定期组织学院食堂及外包餐饮摊点召开食品卫生会议,定期对食堂及外包餐饮摊点的脏乱差及燃气灶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和整治。
(四)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
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群防群治”的原则,以“平安校园”创建为抓手,夯实安全稳定基础,维护校园平安和谐,全年校园内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七、新校区建设工作
学院新校区建设项目经省人民政府批准落地于花溪大学城二期规划用地范围内,2011年获立项批准以及取得466亩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函(黔府用地函[2011]272号)。2013年大学城整体转入贵安新区后,新区政府对大学城周边市政道路重新进行规划,导致我院红线发生改变,新的红线于2015年一月重新划定。经向新区经发局申请,今年8月获取备案通知,新的用的规划许可证已取得。调整后新校区总占地面积309164.11平方米(约463.746亩),总建筑面积238083平方米,总投资45000万元。
截止目前为止土地征收基本完成,场平工作完成60%,自开始累计完成投资4970万元,自年初累计完成投资1720万元。已开工建设A4-1、A4-2教学楼、B1-2、B1-5学生宿舍及B2第一食堂的建设工程,建筑面积共计:62800平方米,其中A4-1、B2已完成三层楼面的混泥土浇筑,A4-2、B2已完成二层楼面,B1-5完成基础工程。目前开工建设部分预计明年5月全部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到九月基本满足3500人入住条件。
八、迎接省教育厅年度检查工作
根据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4年度民办高等学校(独立学院)及民办教育机构年度检查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2015年4月5日,省教育厅对我院2014年度工作进行检查,经过学院周密部署、认真组织和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顺利通过检查并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年度检查得分名列全省独立学院第一名。
九、特色工作
情满人文 花满山乡
——践行“三严三实” 做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
学院自建院以来,已向社会输送本科毕业生8000余人,为国家特别是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和《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 国家民委关于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切实履行民族院校的重要职责和神圣使命,扎实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使民族团结之歌唱得更响,使民族团结教育落到实处,推动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培养各民族高技能人才,为贵州经济文化建设和社会稳定大局作出更大贡献,我院积极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率先向贵州省民委申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试点工作单位”并获得批准。因成绩突出,经过考察、推荐、审核和公示等程序,我院被贵州省委宣传部、统战部、贵州省民宗委表彰为先进,命名为全省第四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并予授牌“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学校”。我院是此次活动中获此殊荣的唯一高校。有关工作开展情况具体如下:
(一)实施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工程”
我院以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试点工作为契机,开展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研究工程”。
1.组建研究团队,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
结合全省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繁荣发展示范区的实践,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为主要内容,设立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试点研究课题,组建团队开展研究。鼓励教师申报省级课题,支持具有高级职称和博士学位的教师申报国家级课题。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研究项目,由知名专家牵头对项目进行筛选,确定课题研究方向,支持和开展多项省級、校级课题研究。
2.组织开展《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释义编撰工作。
将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同全省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组织专家对我省颁布实施的首个全国促进民族团结的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条例》进行阶段性的释义编撰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
3.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收集整理,为开展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以国家民委批准建立的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为基地,开展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搜集挖掘和整理传承等保护研究工作,对南方和贵州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研究,为全省创建活动促进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
(二)实施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工程”
我院以开展校园文化和课堂阵地建设为抓手,组织和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的“教育工程”活动,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进校园的阵地建设。
1.组建“四个认同”宣讲团,扎实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将创建活动工作的方针政策纳入学院党委中心组学习和学院教职工理论学习计划,增强对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试点工作的认识。学院组建“四个认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宣讲团,以党校、团校、班级为阵地,在党团日活动期间举办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在师生中倡导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
2.将民族团结教育与思政理论课教学融合,积极开展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重点分层次地向学生宣讲“四个认同”。我院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53%左右,加强民族团结至关重要。学院将民族团结教育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了“阅读一本有关民族团结的好书、撰写一篇有关民族团结的文章、开好一次民族团结主题班会、学习一门其他民族的技艺、参加一次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多形式共同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充分展示民族文化的魅力。学院借助与“贵阳孔学堂”相邻的区位优势,组织师生参加孔学堂民族民间文化交流活动,并纳入第二课堂学分。建立民族优秀文化活动室和创建活动教学研究室,组织学生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教育活动和省情教育活动。开设“贵州省情”视频公开课,专设“民族团结·共同繁荣”课程。
(三)实施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平台工程”
为增强和提高师生素质,增加各族师生互动交流的机会。
1.实施民族高校志愿者“伴飞”计划,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加大少数民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培训,举办少数民族学生普通话免费培训班、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免费培训班等。加大对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帮扶奖励力度,设立少数民族贫困学生专项助学金项目和“民族自强之星”专项奖学金。实施民族高校志愿者“伴飞”计划,通过学业帮扶和素质拓展,增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2.开设民族文化大讲堂,增强师生民族文化自信。
学院开设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贵州世居民族发展史》等课程,举办《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逻辑》、《民族文化产业发展》、《黔西北彝族文化》、《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民族团结进步》、《贵州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发展》等专题讲座,提高各族师生对创建活动的认同和参与。
3.搭建活动平台,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创新实践。
以科技文化活动月、社团活动月、学生创业活动月为平台,广泛开展各类课外科技文化艺术活动,融民族团结教育于创新实践,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实施少数民族学生关爱计划。在重大节庆日和民族传统节日期间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学生,与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主题座谈,引导各族学子促进和珍惜维护各民族团结。
(四)实施创建活动理论与实践创新“服务工程”
学院为各族师生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机会,通过“在校学生社会实践,毕业学生基层就业,在职干部基层锻炼”开展创建活动。
1.开展校地共建,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组织干部学者下到民族地区挂职、锻炼、调研,加强对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开展学校与民族地区的校地共建合作。
2.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建设。
组织学生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引导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考察调研、文化交流及志愿服务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做好毕业生基层就业宣讲工作,动员毕业学生到基层尤其是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就业,积极倡导学生反哺社会服务民族地区和家乡建设。
(五)工作成效
自活动开展以来,通过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主旋律,师生在创建活动中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升华了对祖国、民族和家乡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我院的学风建设和提升各族师生团结进步的思想意识,对提高各族师生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搭建各族师生服务民族地区平台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营造了学院各族师生团结友爱的良好氛围,师生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增进了民族感情,为促进学院发展、民族团结和实施素质教育等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在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的“贵州省第三届优秀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奖”评选活动中,学院荣获三等奖;
2.学院学生获国家级证书或奖项共4项、省部级证书或奖项共20项、校(地)级奖项25项;国家司法考试学生获证43人,7人获得A证,36人获得C证;
3.英语专业学生通过英语专四17人;
4.毕业生考取研究生33人,其中考取“211”重点大学4人,“985”工程重点大学1人;
5.贵州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星愿”教育关爱服务团队在“2015年获“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6.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中,我院教师唐黎的摄影作品《通天之路》荣获贵州省赛区一等奖;
7.学院代表队在贵州省第九届运动会中取得了大学生组亚军,公开组季军和第四名;
8.在贵州省第二届高校“联盟杯”写作大赛中,学院徐静老师荣获指导教师一等奖;
9.学生陈再雄、刘霞龙、君昊、毛灿在首届“南方节拍•多彩青春”全国大学生新诗大赛中,分获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
10.在2015年“外研社杯”大赛(贵州赛区)决赛中,学生袁丽获、陈秋芳分获一等奖、三等奖;
11.在第十届“多彩校园·闪亮青春”全省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月中我院学生吴娜、冉颖、艾丽、李奎隆四名同学荣获“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现场知识竞赛中三等奖;
12.贵州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院辅导员段济秦荣获“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学生林兵、李松磊获得“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3.在纪念建党94周年之际,学院党委被贵州民族大学党委授予“五号基层党组织”称号;
14.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贵州民族大学赛区中,学院党委荣获贵州民族大学赛区组织奖,我院教师唐黎的摄影作品《通天之路》荣获摄影类作品一等奖,唐黎老师的作品《青青白白》、孙成勇同学的书法作品《草书条屏》、徐洁同学的网络新媒体类作品《森林与森林》分别获得三等奖;
15.我院辅导员席娟、张烨在“贵州民族大学第一届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16.学院定向越野协会在学校“三走”活动系列之贵州民族大学“阳光体育,青春风采,民族联欢”—民族定向寻宝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17.学院足球队荣获贵州民族大学首届足球超级联赛冠军。
虽然我院工作取得了一些的成绩,但与学校党委行政、董事会给予的希望和广大师生的期盼还有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查漏补缺,进一步提升学院工作水平,努力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贵州民族大学人文科技学院
2015年12月29日